海口市政协 >> 社情民意 >> 正文

关于推进化肥农药“双减”工作的建议

更新时间:2024-06-25 来源:市政协  作者:社情民意科

     化肥农药过量施用是造成土壤、地表水体及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因素,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体现,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科学施肥、促进化肥减量增效,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我省、我市化肥农药施用量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方面由于热带地区气候湿热,作物容易滋生病虫害,为了“立竿见影”的防治效果,种植户往往滥用农药、盲目用药、随意加大用药量等,不仅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加剧了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防治成本增加,而且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农田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有的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三熟,耕地复种指标高,受传统的施肥习惯影响,一些种植户增加产量仍以施用化肥为主要手段,重施复合肥,轻施单质肥,施肥配方不科学,导致化肥施用量大,肥料利用率不高。

为做好农药化肥“双减”工作,大力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预报监测。尽快完善布设农药、化肥使用量监测点位,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监测点。

二是推广防治病虫害新技术。通过使用诱虫板诱杀技术、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技术、植物免疫诱抗技术、应用微生物菌剂进行播前土壤杀菌减少土传病害发生及防虫网阻隔技术等,减少害虫发生,实现农药的减量增效。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宣传滥用农药化肥对耕地土壤、生态环境、人类身体健康等的危害,增强种植户“双减”意识。积极发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专项补助资金的激励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种植户自愿申报参与试点,通过补贴鼓励引导更多种植户参与减量增效活动,从而成为减量增效的支持者和行动者。

四是形成治理工作闭环。构建农业面源污染全链条治理框架,形成从污染产生源头到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控制,再到末端减排治理的机制,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契机,大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设绿色农业产业园区。

五是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分类施策,建设农作物秸秆收储点和综合利用场所,采取多元化技术,实现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

六是探索生物多样性农业的海南实践。按照地理位置及地貌类型进行适宜的生态农业布局,例如山上山地部分,不开垦不破坏,恢复生物多样性,形成天然有机的生态系统;山坡旱地部分,发展林木、果树、畜牧产业,形成有机农业旱地系统;山冲水田部分,种稻、种草、种菜、养禽,形成有机农业水田的生态循环系统,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持优良。



[录入者:邓佛海]